遗址公园规划设计,遗址公园规划设计规范
1.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2.西安三大遗址公园
3.简述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前期.工作应收集哪些资料?
1、穿越5000年:漫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2、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3、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的简介4、你觉得“良渚古城遗址”最令你震撼的地方是什么?穿越5000年:漫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了中国的第37处世界文化遗产。2019年11月28日,在单位的安排下,我跟同事们一起,前往良渚古城遗址——
上午,我们参观了良渚博物院;中午,参观了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下午1点多,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在这里参观至4点左右。深厚的历史底蕴,多彩的自然风光,不愧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北约30公里处,为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域,总面积约3.66平方公里。目前,这里处于刚开放阶段,许多的设施还不完善,遗址观赏性也不太高。
我们从南门进入公园,按照逆时针的方向,环绕内部游览一圈,依次参观了这里的陆城门、水城门、南城墙发掘点、莫角山宫殿区和反山王陵区等重要的遗址。
1、城门和城墙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山地、丘陵与平原接壤地带,西高东低,临水而建。古城的平面呈圆角长方形,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长约1900米,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目前,这里共发现8座水城门,四面城墙各有2座城门。另外,在南城墙中部,还发现1座陆城门。它由3个独立的台基和4个门道组成,总宽度达到150多米。
考古工作者对城墙进行解剖发掘之后,发现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着大量的石块,在石块的基础上再用纯净黄土堆筑而成。城墙的外观很不规则,宽度在20米至150米之间,保存较好的城墙高度约4米。
陆城门
水城门
南城墙发掘点
2、莫角山宫殿区
在良渚古城的中央,有一座30万平方米的土台,被称为“莫角山”。它利用自然山体人工堆筑而成,底部以青淤泥为基础,上面堆积纯净的黄土。在莫角山台地的顶上,有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为三座独立的大型宫殿建筑台基。
当年,在良渚古城内,普通居民住在城外围,贵族便住在莫角山土台地上。它的相对高度约10米,东西长约630米,南北宽约450米,上方的三座宫殿建筑台基呈“品”字形排列。
在莫角山土台地上,东北侧较大的台基是“大莫角山”,西北侧较小的台基是“小莫角山”,西南侧最小的台基是“乌龟山”,在每一座“山”上都有成排的建筑基础。其中,大莫角山四周修建有围沟,占地面积将近2万平方米,乃整座莫角山宫殿区地势最高的地方。
大莫角山
小莫角山
乌龟山
除此之外,在莫角山台地的东坡,还发现大量碳化的稻谷堆积,这里曾经可能建有巨大的粮仓;在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之间,堆积着厚厚的沙土,有大小不一的柱洞,应该是一座大型的礼仪广场。由此可见,莫角山是良渚古城内最显赫的权力中心,乃宫廷禁苑,好比紫禁城。
3、反山王陵区
在莫角山宫殿区西北侧,便是反山高等级墓葬区,占地面积大约2公顷,为一座东西长120米、南北宽40米、高约6米的人工台地。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九座保存完好的良渚早期墓葬和两座已经被破坏的良渚晚期墓葬。
在这11座墓葬中,出土大量随葬品,包括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珍贵文物1200余件。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制作之精,为其他良渚文化遗址所未见,乃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
这11座墓葬分别编号为M12和M14—M23。其中,M21为残墓,M19未发现明显的墓坑。M15和M18偏居于西侧一隅,M16、M12、M17、M14和M20、M22、M23自西向东,以相等的间距,形成南北两列。
在这处墓地中,M12的级别最高,出土各类器物107件,以精美的玉器最具代表性。其中,著名的国宝“玉琮王”和“玉钺王”便出土于此。玉琮象征着宗教权利,玉钺象征着军事力量,琮钺合葬,最贵至极,所以它很有可能是一座王陵。
M15和M18
M16、12、17、14和M20、22、23
M12
由于时间有限,此次参观很匆忙,只游览了良渚古城的核心景点。这里还有考古体验、河道与作坊、雉山观景台、西城墙遗址、凤山研学基地、大观山休憩区和鹿苑等重要的片区,范围广阔,内涵丰富。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说:如果放在世界的框架上看,良渚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良渚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不仅改写了中国历史,而且改写了世界历史。
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良渚古城遗址中除了沿着城墙的河道外,在城内共发现古河道51条。其中以莫角山宫殿区四面河道为主河道,呈“井”字形布局。
而后良渚先民在内城河与主河道之间开挖支河,与主河道、内城河共同形成城内的河道网,纵横交错,构成完整的水路系统。
遗址特点
良渚遗址空间布局上以城址为核心,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分布于城址东北约5公里的瑶山以及城址内的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卞家山等台地,城址北面2公里至西面11公里范围内则分布着外围水利系统。与此同时,城址内外分布着大量各种类型的同期遗存,与城址形成了清晰可辨的“城郊分野”的空间形态。
城址是良渚古城遗址的核心,北、西、南三面被天目山余脉围合,位居三山之中。长命港、钟家港等古河道逶迤穿过这片城址,与城址内外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共同形成了山环水抱的选址特征,并将城址划分出若干不同的功能区块。
城址空间布局呈向心式三重结构,自内而外由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组人工营造的遗存组成。
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的简介在两山之间约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分布着130多处良渚文化遗址。其中有反山、瑶山、汇观山等良渚文化贵族墓地和祭坛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有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夯土台基——莫角山遗址。
经过2006年6月—2008年1月的考古钻探调查和发掘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发掘面积约2700平方米。现已初步搞清了城墙的分布范围、堆积状况以及年代下限。
良渚古城南北长1800—1900米,东西宽1500—1700米,总面积约290多万平方米。布局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在石头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粘土堆筑而成,城墙底部宽40—60米,现存较好地段高约4米。四面城墙的堆筑方式基本一致,从堆筑技术上反映了城墙的整体性。城墙内外均有壕沟,壕沟边缘有叠压着城墙堆土的良渚文化晚期堆积。西墙白原畈段还发现了一个良渚文化晚期的灰坑打破城墙。反映了这座古城使用或废弃的下限不会晚于渚文化晚期,其始筑年代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工作。
良渚古城是长江下游第一次发现这一时期的城址,是同时代面积最大的古城。良渚古城的发现为良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为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你觉得“良渚古城遗址”最令你震撼的地方是什么?我认为良渚古城遗址最令人震撼的地方是城市的布局三重向心式的结构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在之后的几千年的都城都有这样设计良渚还是这些5000年古城中其中规模最大的,拥有最完善水利系统的,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的,以及良渚城特有的良渚石钺文。
良渚古城西北的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组成,是中国最早的经过科学规划的水资源管理系统。渚玉文化。玉在中华文化中一直被赋予美好的品德,良渚玉则是权力的象征。首先,它精巧。微雕镂空雕浮雕都有,特别是微雕,一毫米五条清晰细线。
其次,它象征等级制度。玉璧玉钺玉琮是权力的象征,从反山十二号良渚王墓里出土的大量精美的玉。以神徽像作为共同信仰的神,并与玉琮、玉钺、玉璧为代表的神权、军权、王权形成良渚社会独具特色的用玉礼制,反映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呈什么字形布局了良渚社会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国家形态。良渚玉琮传播四方,延绵至今,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杭州这座城市大家都比较的熟悉,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为国内著名的旅游城市,有杭州西湖、雷峰塔等知名的景点,杭州的电子商务业在国内发展得也比较出色,阿里巴巴的总部就在杭州,其实杭州还是我国的古都城市,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关注到,杭州它是南宋国都,但是在杭州市内,有关于南宋时期的建筑没有多少,作为曾经的国度却没有可供观瞻的南宋宫殿建筑,这是杭州的一大遗憾。
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杭州如今正在建设一座“宋韵文化”的城市地标,将再现南宋皇宫的昔日风光。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在建的这座地标,这座地标就是德寿宫遗址公园,它遗址公园的建设将会原址原貌、原汁原味的还愿德寿宫的样貌。德寿宫遗址在现代经过多次的考察,如今这座公园的建设算是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的“开山之作”。
对于德寿宫可能大家都不是很熟悉,曾经的德寿宫它是秦桧的旧第,后来秦桧去世后,宋高宗移居这里,将这里改名为德寿宫,再后来宋孝宗将德寿宫进一步扩建,德寿宫在历史上与凤凰山麓的南宋皇城并称为“南北内”。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德寿宫没有完好地保存下来,经过了800多年的风雨,这座“皇宫”终于有机会再现了。
在对于德寿宫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中,重华宫是重中之重,据悉关于重华宫的建设将分为三层,这里的地下一层为遗址层,将向人们展示真实的遗址。根据记载,德寿宫它还是大型的江南园林,所以遗址公园的建设中也将恢复大量园林景观,不过备受人们期待的“小西湖”并没有在规划中。
德寿宫遗址是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路与中河路交界处,如今这座遗址公园正在打造中,根据规划,该公园将会在2022年亚运会前亮相,届时将成为杭州的一座新文化地标。
等到该遗址公园建成之后,重现的这组皇家宫殿建筑还将用作沉浸式观演的场所,用以演艺禅让大典、南宋宫廷日常等情景,向人们展现曾经南宋时期的故事,大家对于这座遗址公园的建设期待吗?
西安三大遗址公园
1.1 自然地理概况
公园所在的地理单元性质,山文、地势、流域、水域、气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无霜期等)、水文、植被(植被类型与结构、植被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土壤等方面的特征。
1.2 社会经济概况
人口(数量、密度、构成、分布),行政区划变化沿革,产业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现状与预测。
1.3 公园范围确定的依据
根据充分满足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主体地质景观及其赋存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的需要,说明公园范围确定的依据。分析公园范围划定的合理性与管理的有效性。
1.4 公园发展概况
1.4.1 地质公园的名称、资格授予时间
1.4.2 地质公园取得资格以前的地质研究程度与主要研究成果
1.4.3 地质公园申报和建设期间的考察、规划等工作概况
1.4.4 地质公园已完成的建设工作概况及已有的基本设施
1.4.5 地质公园已有的管理机构及人才结构情况
1.4.6 公园如与世界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相重叠或部分重叠,可简述其设立的基本情况 3.1 地质地貌景观概况
描述区域地质、地貌景观概况及其演化历史。其中区域地质概况包括地层与古生物、区域构造背景、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以及区域地质发展史。地貌包括地貌分区、主要地貌景观类型及其发展演变历史。
3.2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
根据公园发育的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分别进行描述。
3.3 地质遗迹景观评价
3.3.1 地质遗迹景观价值评价
3.3.1.1 科学价值(包含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
3.3.1.2 审美价值
3.3.1.3 科普价值
3.3.1.4 旅游开发价值
3.3.2 地质遗迹景观综合价值等级评价
通过和国内外同类型地质遗迹景观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景观的综合价值级别。 4.1 其它自然景观及评价
说明公园内其它自然景观的类型与特征,评价其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科普价值、旅游开发价值、生态价值,并评价其综合价值级别。
4.2 人文景观及评价
说明公园内人文景观的类型与特征,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其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科普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并评价其综合价值级别。 5.1 总体布局概述
5.1.1 布局原则与方法
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布局原则和方法。例如规模适中原则,完整性、连续性原则,有效保护原则,有利游客和方便管理原则,与相关规划协调一致原则,有利社区福利改进原则等等。例如空间分析理论划界,群体意愿调查,利用地貌、地物以及行政区划划界,保证公园共享基础设施的完整性等等方法。
5.1.2 总体布局与空间结构
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组合、地形地物、水系、行政区划等的自然分布。
从点(景点、居民点等)、线(景观线、游线、交通线等)、面(景观组合区、地貌区、建筑设施分布区、行政区等)的不同层次、功能和相互关系,描述公园的空间结构。
5.2 园区、景区
5.2.1 园区或景区划分的依据
5.2.2 园区或景区的分区说明
各园区或景区的特征、性质的描述。
5.3 功能区
5.3.1 功能区划分的依据
5.3.2 功能区的分区说明
各功能区的功能性质、特征的描述。
5.4 地质公园的勘界
5.4.1 勘界的技术方案
说明需要勘定的地质公园的各类边界,以及勘界的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与手段、精度要求、勘界数据与资料建库存档的办法。
5.4.2 边界标识碑牌的设立
列出需要设立的不同级别与类型的边界标识碑牌的数量与位置(列出拟建边界标识碑牌位置的地理坐标)。 6.1 地质遗迹保护区类型、级别与范围的划分
根据保护对象的自然状况可分为点状,线状,面状类型;按科学价值珍稀程度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保护区的范围必须准确划定(其界线重要拐点要注明坐标);各级保护区要有明确的保护要求。
6.2 地质遗迹保护措施
将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景群、景点、景物划入保护区后,要对地质遗迹保护区的保护现状、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保护方案。特级及一级保护对象要落实到人。 7.1 生态环境保护
7.1.1 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对公园内的土壤、大气、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本底天然放射性剂量水平,水土流失情况,居民及旅客活动等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情况进行陈述和评价,并对生态环境影响做出预测。
7.1.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对公园生态环境提出保护措施
7.2 自然灾害防治
对公园范围内及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病虫害、极端气候灾害、游客安全事故等灾害的历史状况、发生背景与条件进行分析,论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7.3 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
说明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的现状,分析生物多样性与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论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7.4 人文景观保护
说明公园内人文景观保护的现状,分析人文景观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保护措施,并论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7.5 地质公园的环境容量
7.5.1 环境容量的计算
说明公园、园区、景区、景点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计算参数的确定,计算的依据。
7.5.2 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7.5.3 环境容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7.6 地质公园的建筑容量
7.6.1 建筑容量的计算
说明公园建筑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计算参数的确定,计算的依据。
7.6.2 公园建筑容量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7.6.3 环境建筑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8.1 课题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8.1.1 选题原则
主要围绕资源、保护、科学解说、打造有科学含量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效率、保护游客安全以及公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设立科研课题,充分发掘公园的科学文化内涵并体现前瞻性、实用性原则。
8.1.2 选题依据
8.1.2.1对主要地质遗迹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地质演化中的代表性的分析对比研究
8.1.2.2 各类地质遗迹形成演化规律,美学特色,分类,评价准则等的分析对比研究
8.1.2.3地质公园科学解说研究(包括解说员培训,地质博物馆,科普**馆(影视厅),解说碑牌,科普读物等)
8.1.2.4 地质公园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研究
8.1.2.5 地质公园经营管理问题研究
8.1.2.6地质公园旅游产品打造和实施问题研究
8.1.2.7 地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研究
8.1.2.8 数字地质公园建设研究
8.1.2.9 游客安全研究
8.1.2.10 其它需要研究的问题
8.2 科学研究计划编制
将选定的科研项目按规划期限要求编入计划。提出计划实施办法和措施,对近期(3-5年)科研计划要单独编列实施方案。
8.3 科研基金
按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二作为科研基金,要对科研基金设立和使用的办法进行可行性说明。
8.4 科研成果的出版与转化
提出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说明。 9.1 解说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9.2 地质博物馆与科普**馆(影视厅)
9.2.1 地质博物馆
新建及改造博物馆的选址、建筑规模与建筑风格要进行多方案对比分析,提出推荐方案,并列出实施计划;编制展出内容提要及展出形式要求。
9.2.2 科普**馆(影视厅)
原则上要独立建立,条件不具备者可暂设于博物馆内;要列出建馆面积、座位数及放映技术等级,并列出实施计划;编制放映影片名录、制作计划及技术要求。
9.2.3 布展形式与演示形式
对布展演示形式的技术思路、艺术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说明。
9.3 公园主副碑
9.3.1 主碑
对公园主碑的选址、占地规模、设计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分析与论证,说明推荐方案的依据。
9.3.2 副碑
对公园副碑的选址、占地规模、设计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分析与论证,说明推荐方案的依据。
9.4 景点(物)解说牌
对公园景点(物)解说牌设置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并编制实施方案。
9.5 公共信息标识牌
对公园公共信息标识牌设置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和编制实施方案。
9.6 图书音像出版物
对“公园科学导游图”、“ 国家地质公园丛书” 等图书音像出版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并提出实施方案。
9.7 解说系统的维护与更新
对解说系统维护与更新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并提出维护增补方案。 10.1 乡土科普活动
对乡土科普教育的活动内容、对象、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近期活动方案。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计划。
10.2 教学实习活动
对教学实习活动需求、客源构成、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近期的行动方案。提出与有关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习、科研基地计划。
10.3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需求、客源及构成、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分析并编制近期活动计划。 11.1 旅游发展目标
说明旅游发展目标和指标制定的依据。
11.2 旅游客源市场
11.2.1 市场调查
说明市场调查的原则、技术方法,以及调查实施的过程与结论。
11.2.2 市场预测
说明市场预测的依据与技术方法。
11.2.3 市场定位
说明市场定位的依据与技术方法。
11.3 旅游项目(产品)
11.3.1 旅游项目规划的原则
11.3.2 各类旅游项目规划的依据和设计思路
11.3.3 各类旅游项目推广的基础条件与可行性分析
11.4 地质旅游纪念品
11.4.1 地质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基本原则
11.4.2 地质旅游纪念品主题确定、产品系列设计的依据与技术思路
11.4.3 地质旅游纪念品开发与营销规划的可行性论证 12.1 地质公园数据库与GIS
12.1.1 建设目的
例如地质遗迹研究数据共享;有利地质遗迹管理等等。
12.1.2 技术标准
说明技术标准选择的依据,以及技术标准的适用性。
12.1.3 内容与功能
分析数据库内容与功能需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说明数据库总体框架的技术思路。
12.1.4 应用与管理
应用与管理能力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建设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2.2 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的现状与需求分析,说明公园的综合环境监测系统(如水文、气象、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物种等)和旅游管理监测系统(如公园内的游客容量、交通疏导、旅游安全等)规划的依据和技术思路。
12.3 网站与网络系统
网站与网络系统的现状与需求分析,说明公园网站与网络系统规划的依据和技术思路,以及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13.1 道路交通
13.1.1 外部交通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1.2 内部道路和交通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1.3 停车场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1.4 其他交通方式
规划原则与结构分析
13.2 供水供电设施
13.2.1供水工程设施
供水及需水量现状,需求预测,用水标准,水源选择的依据、供水方案及工程建设的控制要求。
13.2.2供电工程设施
电源及用电需求量现状,需求增长分析,电源选择、工程选址、规模的依据及建设控制要求。
13.3 环境卫生
公共卫生间的规划原则,选址、布局的依据,建设控制要求。
污水、垃圾排放处理的现状,污水、垃圾排放量的预测,处置原则,建设控制要求。
13.4 通讯设施
通讯设施现状,需求预测,规划原则,建设控制要求。
13.5 服务设施
13.5.1 餐饮服务设施的规划原则,选址、规模、布局的依据,建设控制要求
13.5.2 住宿设施的规划原则,选址、规模、等级、布局的依据,建设控制要求
13.5.3 安全、防护设施的规划原则,功能、布局的依据,建设控制要求
13.5.4 医疗服务点的规划原则、功能,选址、规模、布局的依据,建设控制要求 14.1 土地利用规划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调整方案及规划协调。
首先要对规划区本底的土地资源分析评估;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对现状不同类型用地的数量和分布进行分析;在前述两项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公园的需要,综合平衡,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规划、调整;根据地质公园用地分类(如附表3)最后编制土地利用平衡表(包括现状的和规划的)。 15.1 社区调整
包括居民点调整与迁移,人口与劳动力转移到为地质公园服务的相关行业中等。
15.2 景观整治
15.2.1 整治目标
15.2.2 整治原则
15.2.3 分期整治的依据 16.1 管理机构设置
16.2 职能部门设置
16.3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
专业人员配备现状,专业人员来源,专业类型、学历、比例分配的需求分析。
16.4 导游
导游人才现状,对导游技能、能力、资质、地质专业知识需求的分析,导游培训条件、途径的说明。
16.5 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现状,知识与能力结构的需求分析,培训条件与途径的说明。
16.6 近期建设项目确定的依据
16.7 项目实施规划(多个项目应分别说明)
16.7.1 实施地点的选择
16.7.2 项目功能定位
16.7.3 项目的结构与组织
16.7.4 项目建设的控制要求
16.7.5 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与投资估算
16.7.6 项目资金来源
附表1 大类 类 亚 类
一、地质(体、层)剖面大类 1.地层剖面 (1)全球界线层型剖面(金钉子)
(2)全国性标准剖面
(3)区域性标准剖面
(4)地方性标准剖面
2.岩浆岩(体)剖面 (5)典型基、超基性岩体(剖面)
(6)典型中性岩体(剖面)
(7)典型酸性岩体(剖面)
(8)典型碱性岩体(剖面)
3.变质岩相剖面 (9)典型接触变质带剖面
(10)典型热动力变质带剖面
(11)典型混合岩化变质带剖面
(12)典型高、超高压变质带剖面
4.沉积岩相剖面 (13)典型沉积岩相剖面
二、地质构造大类 5.构造形迹 (14)全球(巨型)构造
(15)区域(大型)构造
(16)中小型构造
三、古生物大类 6.古人类 (17)古人类化石
(18)古人类活动遗迹
7.古动物 (19)古无脊椎动物
(20)古脊椎动物
8.古植物 (21)古植物
9.古生物遗迹 (22)古生物活动遗迹
四、矿物与矿床大类 10.典型矿物产地 (23)典型矿物产地
11.典型矿床 (24)典型金属矿床
(25)典型非金属矿床
(26)典型能源矿床
五、地貌景观大类 12.岩石地貌景观 (27)花岗岩地貌景观
(28)碎屑岩地貌景观
(29)可溶岩地貌(喀斯特地貌)景观
(30)黄土地貌景观
(31)砂积地貌景观
13.火山地貌景观 (32)火山机构地貌景观
(33)火山熔岩地貌景观
(34)火山碎屑堆积地貌景观
14.冰川地貌景观 (35)冰川刨蚀地貌景观
(36)冰川堆积地貌景观
(37)冰缘地貌景观
15.流水地貌景观 (38)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39)流水堆积地貌景观
16.海蚀海积景观 (40)海蚀地貌景观
(41)海积地貌景观
17.构造地貌景观 (42)构造地貌景观
六、水体景观大类 18.泉水景观 (43)温(热)泉景观
(44)冷泉景观
19.湖沼景观 (45)湖泊景观
(46)沼泽湿地景观
20.河流景观 (47)风景河段
21.瀑布景观 (48)瀑布景观
七、环境地质遗迹景观大类 22.地震遗迹景观 (49)古地震遗迹景观
(50)近代地震遗迹景观
23.陨石冲击遗迹景观 (51)陨石冲击遗迹景观
24.地质灾害遗迹景观 (52)山体崩塌遗迹景观
(53)滑坡遗迹景观
(54)泥石流遗迹景观
(55)地裂与地面沉降遗迹景观
25.采矿遗迹景观 (56)采矿遗迹景观
附表2 序
号 用地代号 用 地 名 称 面积
(km2) 占总面积的比例(%) 人均面积
(m2/人)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00 合计 地质公园规划用地 — —
01 甲 地质遗迹景观用地 — —
02 乙 公园设施用地
03 丙 居民社会用地
04 丁 交通与工程用地
05 戊 林 地 — —
06 已 园 地 — —
07 庚 耕 地 — —
08 辛 草 地 — —
09 壬 水 域 — —
10 癸 滞留用地 — —
备 注 年现状总人口 万人,其中游客 人,职工 人,居民 人
年规划总人口 万人,其中游客 人,职工 人,居民 人
注1:其中“—”表示不适用。
注2:第03项的人均面积计算基数,只计算在项用地内居住的人数,
不含游客数。游客数是指旅游高峰季节的日平均数。
附表3 序号 代号 用地名称 范 围 备 注
01 甲 地质遗迹景观用地 地质景观用地、地质迹保护用地、需恢复的景观用地、野外游憩用地、其他观光用地
02 乙 公园设施用地 独立旅游基地用地、娱乐文体用地、度假保健用地、科普设施用地、其他设施用地
03 丙 居民社会用地 居民点用地,其他社会建设用地 非旅游建设
用地
04 丁 交通与工程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内部交通用地(包括车场)、其他配套设施用地
05 戊 林 地 除园地外的所有林地
06 已 园 地 各类人工经济林园地 不含竹木材林
07 庚 耕 地 菜地、旱地、水田、水浇地等
08 辛 草 地 各类草地
09 壬 水 域 河、湖、海、滩、渠、水库等
10 癸 滞留用地 所有废弃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荒地
简述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前期.工作应收集哪些资料?
1、秦始皇陵考古遗址公园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2、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目前建有文化景观大道,游人在这里可以看到丹凤门广场、如镜的水面以及宫殿建筑的倒影、御阶、龙首塬的大庭院、蓬莱仙岛的远影,能将游人带回到大唐天子的年代,让人感受到大唐盛世的文化辉煌。3、汉阳陵考古遗址公园汉阳陵遗址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缔造者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的合葬陵园,规模宏大、布局规整、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它由帝、后陵园,南、北区从葬坑,陵庙等礼制建筑遗址,陪葬墓园,刑徒墓地及阳陵邑遗址等部分组成,遗迹分布面积约20平方公里。
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大片的种植绿地,还要有游憩活动设施,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它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公园规划设计的步骤 (一)了解公园规划设计的任务情况,建园的审批文件,征收用地及投资额。 (二)收集公园角地的历史、现状及自然资料。 (三)依据设计任务的要求,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拟定公园内应设置的项目内容与设施,并确定其规模大小。 (四)进行公园规划,确定全园的总布局,计算工程量,造价概算,分期建设的安排。 (五)经审批同意后,可进行各种内容和各个地段的详细设计,包括植物种植设计; (六)绘制局部详图,园林工程技术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图、编制预算及文字说明。 二、公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一)现状分析 对公园用地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定,为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二)全园规划 确定整个公园的总布局。常用的图纸比例为1:1000或1:2000。 规划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可根据公园面积的大小,工程复杂程度,按具体情况而定。 三、综合公园的景色分区 在公园中利用自然的景色或人工创造的景色构成景点。联系若干个景点,组成景区。公园按规划设计的意图,组居一定的范围的各种景色地段,形成各种风景环境和艺术境界,以此划分成不同的景区,称为景色分区。景色分区可以有以下几类: (一)按景区环境的感受效果分 开朗的景区——开阔的视野,宽广的水面,大片的草坪都往往能形成开朗的景观。 雄伟的景区——利用挺拔的植物,陡峭的山形、耸立的建筑等形成雄伟庄严的气氛。 安静的景区——利用四周封闭而中间空旷的环境,千万宁静的休息条件,如林间隙地,山林空谷等,在有一事实上规模的公园里常常设置,使游人能安宁地休息观赏。 幽深的景区——利用地形的变化,植物的隐蔽、道路的曲折、山石建筑的障隔和联系,造成曲折多变的空间,达到优雅深邃的境界。 (二)按复合的空间组织的景区 这种景区在公园中有相对的独立性,如园中之园,水中之水岛中之岛。 (三)按不同的造园材料和地形为主体构成的景区。 假山园:以人工叠石,构成山林,苏州狮子林的湖石假山。 岩石园:利用自然林立的山石或岩洞整理成游览的风景,如云南石林。 水景园:利用自然的或模仿自然的河、湖、溪、瀑、人工构筑的规则形式的水池、运河、喷泉、瀑布等水体构成的风景。 山水园:山石水体互相配合,组织而成的风景。 沼泽园:以沼泽地形特征显示的自然风光。 花草园:以多种草或花构成的百草园、百花园,突出某一种花卉的专类园。如古林公园牡丹、芍药园。 树木园:以浓荫大树组成的密林,具有森林的野趣,可作为障景,背景使用。以枝叶稀疏的树木构成的疏林,能透过树木看到后面的风景,增加风景的层次,丰富景色,以古树为主构成的风景。在某一地段环境中突出某一种树木构成。如:梅园、柳堤、碧桃湾、紫竹院、玉兰堂等。 用虫、鱼、鸟、兽等动物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景区如金鱼池、百鸟馆等。 还可以有文物古迹、历史事迹的景区。例如:碑林、古建筑、革命遗址、历史传说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