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公园南门,南公园万寿桥
1.福州的历史简介
1、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
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区是集峡谷、森林、瀑布、古火山口、高山牧场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旅游景点有九天瀑布、青龙瀑布、云天石廊、桫椤神谷景区及单独管理的天池草甸景区(中国云顶)。2003年7月31日,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区获得4A级风景名胜区荣誉。
2、福州华林寺
福州华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鼓楼区北隅、屏山南麓,福建省人民政府东侧。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割据时,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
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名“越山吉祥禅院”。宋高宗赵构赐御书“越山、环峰”,明正统九年(1444年)赐额“华林寺”。名臣李纲、张浚等均曾寓游于此。
3、林则徐墓
林则徐墓在福州市省军区内,交马鞍村金狮山麓,坐北向南偏东南,面对五凤山。平面呈如意形,其墓为三合土夯筑,五层墓埕,面宽14.6米,纵深37米。
封土隆起,形如覆釜。封土后护坡正中饰一圆形的“寿”字,直径0.82米。封土前竖立一块高1.08米、宽2.55米、厚0.16为的墓碑,一是御赐祭文,一是御赐碑文。
4、昙石山文化遗址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发现于1954年1月,先后进行8次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89座、陶窑9座、壕沟2条,出土大批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
以昙石山遗址命名的昙石山文化,分布于闽江下游,直达沿海地区,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
5、乌塔
塔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原名 “崇妙保圣坚牢塔”。因塔身为花岗岩青石所砌呈乌黑色,故称乌塔。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十五年(799年)所建“净光塔”。
唐乾符六年(879年)被毁。闽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备在旧址上重建九层宝塔,方到七层,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
百度百科-福州
百度百科-永泰青云山风景名胜
百度百科-福州华林寺
福州的历史简介
福州市简称榕,拼音:fu zhou,英文简称Fu zhou。
因城内有屏山、乌石山、于山三山鼎立,别称“三山”;又由于自宋代以来,人们在城内外广植榕树,绿荫满城,又称“榕城”;此外又有“合沙”“东越”“左海”等别号。
为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7′。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别与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市人民政府驻地鼓楼区乌山路。现辖五区、六县、两个县级市和一个经济区,即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5个区,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6个县,福清、长乐2个市和琅岐经济区。全市土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2004年底建成区面积165.6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为6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43万人,全市户籍人口609.3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70.85万人。全市设34个街道办事处、105个镇,48个乡(含2个民族乡和马祖乡),2795个村(居)委会、社区居委会。
福州历史悠久,夏代属扬州地域,殷商为七闽之地,战国时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唐玄宗是设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命名之始。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万福寺、雪峰寺),为全国城市之最。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榕城、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度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
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名园有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
邮政编码: 350000,电话区号:0591,车牌 闽A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秦置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闽越王无诸都此,称东冶,武帝后为冶县,属会稽郡。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282)分建安郡立晋安郡,为郡治,属扬州,元康元年(291)属江州。
南朝宋初领侯官、原丰、晋安、罗江、温麻5县,泰始四年(465)改晋平郡,齐建元二年(480)复称晋安郡,梁天监(502-519)中分设南安郡,普通六年(525)属东扬州,陈永定元年(557)属闽州,为州治。
隋开皇九年(589)改为泉州,大业三年(607)州废,改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4县,闽县为治所。
唐武德元年(618)改郡为建州,六年(623)复称泉州,八年(625)又改名丰州,置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又称泉州,属岭南道,景云二年(711)改为闽州,唐开元十三年(725)始称福州,治福州,天宝元年(742)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 (758)复称福州,领闽、侯官、长乐、福唐、连江、长溪、古田、尤溪8县。唐末,地为闽王氏所有。
五代梁开平三年(909)王审知为闽王。闽长兴四年(933)闽王王延钧称帝,改福州为长乐府,领14县,闽天德二年(944)号为东都,析出顺昌,三年(945)闽亡,属南唐,五代汉乾佑元年(948),地为吴越所有,称福州威武军,分出尤溪、德化2县,五代周广顺元年(951)改彰武军。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复称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路,六年(981)由闽县分立怀安县,雍熙二年(985)属福建路,为治所。景炎元年(1276)端宗即位于此,改福安府。
元称福州路,领闽、侯官、怀安、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9县及福清、福宁2州,属福建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属福建 布政使司,领闽、侯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